您只需要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領取個人專屬備考資料包一份!
考研報錄比是考生在擇校擇專業時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考研報錄比成為考生衡量報考難度的重要因素。為了節省考生們的時間,小編整理了中國美術學院2018年考研報錄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美術學院2018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報錄比 |
|||||
院系 |
專業 |
研究方向 |
導師(組) |
擬招名額 |
報考人數 |
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 |
國畫人物(學碩) |
中國人物畫理論研究與創作 |
尉曉榕 |
1 |
10 |
工意筆人物畫研究 |
徐默、盛天曄 |
2 |
16 |
||
工意筆人物畫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 |
王贊 |
1 |
12 |
||
國畫人物(專碩) |
寫意人物畫技巧、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 |
胡壽榮 |
1 |
6 |
|
工意筆人物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 |
王一飛、潘汶汛 |
4 |
32 |
||
國畫山水(學碩) |
園林畫的研究與創作 |
鄭力 |
1 |
3 |
|
中國山水畫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 |
林海鐘 |
1 |
22 |
||
中國山水畫寫生與創作研究 |
劉文潔 |
1 |
11 |
||
國畫山水(專碩) |
都市與田園山水畫創作與理論研究 |
張捷 |
2 |
24 |
|
中國山水畫理論研究與創作實踐 |
張國民 |
2 |
16 |
||
當代語境下山水畫設色研究 |
羅穎 |
2 |
5 |
||
中國畫界畫研究 |
陳磊 |
2 |
19 |
||
國畫花鳥(學碩) |
宋、元花鳥畫研究 |
盧勇 |
1 |
11 |
|
意筆花鳥畫創作實踐與理論研究 |
韓璐 |
1 |
19 |
||
國畫花鳥(專碩) |
中國花鳥畫理論研究與創作 |
顧震巖 |
1 |
12 |
|
中國花鳥畫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 |
劉海勇 |
2 |
20 |
||
國畫綜合(學碩) |
中國畫綜合研究 |
張浩、花俊 |
1 |
1 |
|
國畫綜合(專碩) |
中國畫綜合研究 |
張浩、花俊 |
1 |
8 |
|
書法篆刻(學碩) |
書法篆刻創作研究 |
陳建中、趙愛民、沈浩、沈樂平、張愛國 |
3 |
18 |
|
書法篆刻理論研究 |
沈浩、方波、戴家妙 |
2 |
17 |
||
書法篆刻(專碩) |
書法創作與理論研究 |
趙愛民 |
2 |
19 |
|
篆刻創作與理論研究 |
陳建中、沈浩、沈樂平 |
4 |
34 |
||
傳統書法實踐與理論研究 |
沈浩、沈樂平、張愛國 |
3 |
31 |
||
非全日制 中國畫人物2/10、山水2/27、花鳥 3/21、綜合創作1/2、書法創作5/43 |
繪畫藝術學院 |
油畫(學碩) |
歷史與主題性繪畫研究 |
油畫系第一工作室 |
2 |
19 |
新具象繪畫研究 |
油畫系第二工作室 |
2 |
11 |
||
具象表現繪畫研究 |
油畫系第三工作室 |
2 |
11 |
||
多維表現繪畫研究 |
油畫系第四工作室 |
2 |
9 |
||
油畫(專碩) |
歷史與主題性繪畫研究 |
油畫系第一工作室 |
3 |
36 |
|
新具象繪畫研究 |
油畫系第二工作室 |
3 |
29 |
||
具象表現繪畫研究 |
油畫系第三工作室 |
4 |
33 |
||
多維表現繪畫研究 |
油畫系第四工作室 |
4 |
29 |
||
綜合繪畫(學碩) |
綜合繪畫研究 |
綜合繪畫工作室 |
2 |
10 |
|
水性材料繪畫研究 |
水性材料工作室 |
1 |
7 |
||
綜合繪畫(專碩) |
綜合繪畫研究 |
綜合繪畫工作室 |
3 |
13 |
|
水性材料繪畫研究 |
水性材料工作室 |
2 |
18 |
||
版畫(學碩) |
民族性版畫創作研究 |
版畫第一工作室 |
1 |
1 |
|
新現實版畫創作研究 |
版畫第二工作室 |
1 |
3 |
||
表現性版畫創作研究 |
版畫第三工作室 |
1 |
3 |
||
復合性版畫創作研究 |
版畫第四工作室 |
1 |
4 |
||
傳統木板水印創作研究 |
傳統木板水印工作室 |
1 |
1 |
||
版畫東方學視覺文化研究 |
版畫東方學視覺文化研究所 |
1 |
1 |
||
版畫(專碩) |
民族性版畫創作研究 |
版畫第一工作室 |
3 |
8 |
|
新現實版畫創作研究 |
版畫第二工作室 |
2 |
6 |
||
表現性版畫創作研究 |
版畫第三工作室 |
3 |
10 |
||
傳統木板水印創作研究 |
傳統木板水印工作室 |
1 |
5 |
||
版畫東方學視覺文化研究 |
版畫東方學視覺文化研究所 |
1 |
2 |
||
壁畫(學碩) |
寫實性紀念型壁畫創作研究 |
壁畫第一工作室 |
1 |
3 |
|
東方壁畫研究 |
壁畫第二工作室 |
2 |
4 |
||
壁畫(專碩) |
寫實性紀念型壁畫創作研究 |
壁畫第一工作室 |
1 |
2 |
|
東方壁畫研究 |
壁畫第二工作室 |
1 |
6 |
||
壁畫修復與保護研究 |
巖彩畫研究所 |
2 |
8 |
||
非全日制 油畫6/36、綜合繪畫2/3、版畫4/5、壁畫2/4 |
跨媒體藝術學院 |
跨媒體(學碩) |
媒體藝術創作中的個人態度與方法 |
耿建翌、張培力 |
1 |
5 |
總體藝術理論與創作研究 |
邱志杰* |
1 |
1 |
||
港科大聯合招生方向 |
姚大鈞、屈華民*、管懷賓 |
4 |
10 |
||
當代藝術與策展研究 |
高世名、張頌仁*、邱志杰 * |
3 |
25 |
||
網絡文化與媒介社會研究 |
黃孫權*、許煜* |
2 |
4 |
||
跨媒體(專碩) |
空間多媒體藝術理論與創作研究 |
管懷賓 |
2 |
11 |
|
影像與空間敘事理論創作研究 |
高世強、牟森 |
4 |
13 |
||
數據感知與媒體藝術研究 |
姚大鈞、石可 |
2 |
8 |
||
非全日制 跨媒體藝術研究5/6 |
|||||
視覺中國協同創新中心 |
視覺國學(學碩) |
藝術史與博物館研究 |
畢斐、史明理*、蔡穗玲* |
2 |
3 |
中國佛教美術研究 |
王霖 |
1 |
7 |
||
中國古代藝術史與設計史研究 |
連冕 |
1 |
2 |
||
視覺當代(專碩) |
視覺中國創意媒體 |
姚大鈞、牟森 |
1 |
1 |
|
空間生產的鄉土實踐 |
黃孫權、李凱生 |
1 |
1 |
||
視覺思想與繪畫詩學 |
孫周興*、余旭鴻 |
1 |
0 |
||
空間設計與敘事工程 |
牟森、李凱生 |
1 |
0 |
||
東西方文字設計和編排研究 |
何見平 |
1 |
11 |
||
非全日制 視覺當代2/0、視覺思想與藝術2/1 |
|||||
藝術人文學院 |
中國美術史(學碩) |
中國美術文獻研究 |
畢斐 |
2 |
7 |
中國書畫鑒定 |
吳敢 |
2 |
14 |
||
中國思想與繪畫 |
金觀濤、毛建波 |
2 |
9 |
||
中國現代美術研究 |
楊樺林、張晴* |
1 |
1 |
||
明清美術研究 |
范景中、董捷 |
2 |
14 |
||
中國書畫理論研究 |
毛建波、梅墨生* |
1 |
2 |
||
外國美術史(學碩) |
藝術史與文化史研究 |
楊振宇 |
2 |
22 |
|
歐美現代美術史和美術理論 |
張堅 |
2 |
12 |
||
藝術史與史學理論研究(學碩) |
美術史的理論與方法 |
曹意強、孔令偉 |
2 |
12 |
|
古代美術研究 |
范景中、萬木春 |
2 |
17 |
||
繪畫創作論 |
曹意強、王霖 |
1 |
3 |
||
視覺文化與藝術管理(學碩) |
視覺文化與批評理論 |
周詩巖 |
2 |
9 |
|
藝術史與批評研究 |
黃麗莎 |
1 |
6 |
||
藝術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學碩) |
博物館與藝術史 |
曹意強、張喬 |
1 |
7 |
|
博物館與物質文化史 |
孔令偉 |
2 |
19 |
||
考古學與藝術史 |
陳锽 |
1 |
4 |
||
藝術史與博物館學(專碩) |
卷軸與古器物研究 |
王連起*、凌利中*、陳浩* 、曹意強、陳锽、吳敢、畢 斐、孔令偉 |
3 |
11 |
|
非全日制 卷軸與古器物研究5/9 |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
雕塑(學碩) |
寫實性雕塑創作與研究 |
雕塑系第一工作室 |
2 |
5 |
跨界雕塑創作與研究 |
雕塑系第二工作室 |
1 |
0 |
||
雕塑傳統材料的研究與創作 |
雕塑系第三工作室 |
2 |
6 |
||
東方性雕塑研究與創作 |
雕塑系第四工作室 |
1 |
4 |
||
雕塑(專碩) |
寫實性雕塑創作與研究 |
雕塑系第一工作室 |
2 |
2 |
|
跨界雕塑創作與研究 |
雕塑系第二工作室 |
2 |
4 |
||
雕塑傳統材料的研究與創作 |
雕塑系第三工作室 |
1 |
6 |
||
東方性雕塑研究與創作 |
雕塑系第四工作室 |
3 |
10 |
||
公共藝術(學碩) |
城市雕塑創作與設計 |
公共空間藝術系第五工作室 |
1 |
2 |
|
場所空間的藝術營造 |
公共空間藝術系第六工作室 |
1 |
1 |
||
景觀裝置藝術 |
公共空間藝術系第七工作室 |
1 |
3 |
||
藝術工程與科技的研究與創作 |
公共空間藝術系第八工作室 |
1 |
5 |
||
公共藝術(專碩) |
城市雕塑創作與設計 |
公共空間藝術系第五工作室 |
2 |
8 |
|
場所空間的藝術營造 |
公共空間藝術系第六工作室 |
1 |
3 |
||
景觀裝置藝術 |
公共空間藝術系第七工作室 |
2 |
8 |
||
藝術工程與科技的研究與創作 |
公共空間藝術系第八工作室 |
1 |
2 |
||
纖維藝術(學碩) |
纖維造型藝術研究與創作 |
纖維藝術系第九工作室 |
1 |
3 |
|
纖維與空間藝術研究與創作 |
纖維藝術系第十工作室 |
1 |
5 |
||
纖維藝術(專碩) |
纖維造型藝術研究與創作 |
纖維藝術系第九工作室 |
1 |
3 |
|
纖維與空間藝術研究與創作 |
纖維藝術系第十工作室 |
2 |
8 |
||
非全日制 雕塑2/0、公共藝術2/1、纖維藝術1/0 |
|||||
設計藝術學院 |
視覺傳達(學碩) |
品牌規劃與信息整合研究 |
胡珂、周峰 |
2 |
17 |
設計產品研究與文化品牌營銷 |
畢學鋒、鄭朝 |
2 |
15 |
||
視覺傳達(專碩) |
東方視覺與漢字設計研究 |
周峰、胡珂 |
2 |
18 |
|
設計產品研究與文化品牌營銷 |
畢學鋒、鄭朝 |
2 |
23 |
||
中國藝術品鑒賞與鑒定 |
趙燕 |
2 |
11 |
||
染服設計(學碩) |
服裝之可持續設計研究 |
陶音、蕭穎嫻 |
1 |
6 |
|
圖案文化與工藝研究 |
吳海燕、袁宣萍* |
1 |
8 |
||
染服設計(專碩) |
服裝之可持續設計研究 |
陶音、蕭穎嫻 |
2 |
11 |
|
紡織品與裝飾藝術 |
吳海燕、賈京生* |
2 |
9 |
||
工業設計(學碩) |
移動與休閑產品設計與理論研究 |
嚴增新、劉征 |
1 |
5 |
|
居住與交流產品設計與理論研究 |
王菁菁、吳佩平 |
2 |
9 |
||
工業設計(專碩) |
移動與休閑產品設計與理論研究 |
劉征、嚴增新 |
1 |
2 |
|
居住與交流產品設計與理論研究 |
陳斗斗、應放天* |
3 |
18 |
||
綜合設計(學碩) |
綜合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
成朝暉 |
1 |
6 |
|
會展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
董奇 |
1 |
5 |
||
綜合設計(專碩) |
綜合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
成朝暉 |
1 |
6 |
|
會展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
董奇 |
1 |
3 |
||
色彩設計(學碩) |
色彩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
宋建明 |
1 |
7 |
|
色彩設計(專碩) |
色彩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
黃斌斌 |
1 |
7 |
|
設計理論(學碩) |
中外設計史研究 |
杭間 |
1 |
6 |
|
中國近現代設計歷史與理論研究 |
陳永怡 |
1 |
2 |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與研究 |
王其全 |
1 |
2 |
||
設計文化遺產研究及開發應用 |
葛鴻雁、朱海辰 |
1 |
4 |
||
中國傳統工藝與當代設計研究 |
鄭巨欣 |
2 |
11 |
||
非全日制 平面設計2/8、綜合設計1/4、染織與服裝設計2/6、工業設計3/7 |
文創設計制造業協同創新中心 |
學碩 |
城鄉綜合營造 |
杭間、俞堅、黃斌斌、向勇* |
1 |
3 |
健康智慧家居 |
胡惠君、魯陽* |
1 |
3 |
||
服務設計研究 |
劉征、渡邊誠* |
1 |
3 |
||
專碩 |
產品創新研究 |
王昀、羅仕鑒*、宗福季* |
1 |
8 |
|
自主品牌實驗 |
宋建明、吳碧波、毛基業* |
1 |
8 |
||
媒介技術與設計研究 |
嚴增新、潘志庚* |
1 |
6 |
||
非全日制 文創設計制造業研究與實踐4/6 |
|||||
手工藝學院 |
陶瓷與工藝美術(學碩) |
中國當代陶藝創作與材料語言研究 |
劉正、 張清淵*、 周武 |
1 |
8 |
中國當代陶藝創作理論研究 |
戴雨享、許群 |
2 |
16 |
||
當代首飾創作與理論研究 |
張蘭、汪正虹、周瀟 |
2 |
10 |
||
陶瓷與工藝美術(專碩) |
中國當代陶藝創作與材料語言研究 |
劉正、 張清淵*、周武 |
3 |
23 |
|
中國當代陶瓷藝術設計與理論研究 |
吳光榮 |
1 |
7 |
||
現代玻璃藝術工藝及理論研究 |
李文、李玉普、鄭聞卿、韓熙 |
4 |
10 |
||
中國漆技法修復研究與創作 |
唐明修* |
1 |
4 |
||
非全日制 陶瓷與跨界2/7、玻璃與跨界1/1、首飾與跨界1/6,漆與跨界1/3 |
|||||
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 |
美術教育(學碩) |
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
翁震宇、李梅 |
2 |
10 |
藝術鑒藏研究 |
何士揚、沈浩、毛建波 |
1 |
11 |
||
藝術與介入 |
李勇、檀梓棟 |
2 |
7 |
||
美術教育(專碩) |
美術教育理論與中國畫人物創作研究 |
黃駿 |
2 |
5 |
|
城市創意與藝術傳播 |
劉丹 |
1 |
4 |
||
中國傳統造像藝術研究 |
何鴻、汪正虹 |
2 |
6 |
||
藝術管理(學碩) |
藝術管理研究 |
杭間、馬鋒輝 |
2 |
6 |
|
藝術管理(專碩) |
美術教育研究與繪畫實踐 |
陳宏慶 |
2 |
8 |
|
藝術管理與教育研究 |
沃夫岡*(wolfgang kapp)、單增 |
2 |
20 |
||
非全日制 公共美術研究5/6 |
|||||
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 |
戲劇與影視學(學碩) |
影視學理論研究 |
徐曉東、陳曉云* |
2 |
9 |
戲劇學理論研究 |
茅威濤*、郭小男*、董捷 |
1 |
0 |
||
動畫與插漫(學碩) |
人文動畫藝術研究 |
常虹*、余本慶 |
2 |
15 |
|
插畫漫畫藝術研究 |
劉正、王劍武、阮筠庭 |
1 |
16 |
||
動畫與插漫(專碩) |
實驗動畫藝術創作研究 |
吳小華、韓暉、月岡貞夫* |
2 |
22 |
|
人文動畫藝術創作研究 |
劉健 |
2 |
17 |
||
人文動漫藝術創作研究 |
蔡志忠*、唐紅平 |
2 |
15 |
||
插畫漫畫藝術創作研究 |
劉正、王劍武、阮筠庭 |
1 |
44 |
||
影視藝術(學碩) |
影視廣告藝術研究 |
蘇夏 |
2 |
9 |
|
數字媒體藝術研究 |
崔晨旸、王中義 |
1 |
9 |
||
影視藝術(專碩) |
影視美術創作研究 |
蘇夏 |
1 |
7 |
|
影視策劃與創作研究 |
劉智海 |
1 |
11 |
||
影視制作研究 |
祝海貝 |
1 |
3 |
||
錄音藝術創作研究 |
林勇、陳強斌*、李永榮* |
1 |
4 |
||
多媒體舞臺戲劇影像與聲音裝置創作研究 |
蘇夏、陳強斌*、林勇、李 永榮* |
1 |
2 |
||
攝影(專碩) |
攝影藝術創作研究 |
矯健、邵文歡 |
2 |
11 |
|
數字媒體(專碩) |
游戲藝術創作研究 |
倪鑌 |
1 |
8 |
|
非全日制 人文影畫6/17 |
|||||
建筑藝術學院 |
建筑(學碩) |
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 |
王澍、卓旻、阮昊 |
5 |
21 |
建筑(專碩) |
建筑設計與理論研究 |
王澍、卓旻、阮昊、石紅超 |
7 |
33 |
|
環藝(學碩) |
環境藝術設計與空間理論研究 |
李凱生、陳堅 |
2 |
9 |
|
環藝(專碩) |
環境藝術設計與空間理論研究 |
李凱生、陳堅 |
2 |
25 |
|
景觀(學碩) |
風景園林設計及其理論 |
邵健、康胤、沈實現 |
1 |
3 |
|
景觀(專碩) |
風景園林規劃及其理論 |
邵健、康胤、沈實現 |
3 |
11 |
|
景園設計及其理論 |
邵健、康胤、沈實現、石紅超、金琤 |
3 |
12 |
||
建筑與風景園林設計 |
李凱生、陳堅 |
2 |
7 |
||
非全日制 建筑3/2、環藝2/5、景觀3/5 |
|||||
專業基礎教學部 |
造型基礎(學碩) |
中國傳統書畫造型基礎與語言研究 |
金琤、陳云剛、張銓、張赤 |
5 |
34 |
造型基礎(專碩) |
造型基礎與繪畫媒介研究 |
任志忠、郭健濂、來源 |
4 |
29 |
|
造型基礎與圖像語言研究 |
曹曉陽、王曉明 |
3 |
13 |
||
繪畫基礎研究與創作-含水彩畫 |
陳寧、張俊、安濱、蔣躍 |
4 |
20 |
||
非全日制 基礎教學型人才2/2、民族書畫1/7 |
|||||
上海設計學院 |
藝術設計(學碩) |
視覺傳達設計與理論研究 |
韓緒、陳華沙 |
2 |
10 |
城市空間設計與理論研究 |
方曉風、韓緒 |
2 |
3 |
||
藝術設計(專碩) |
文創產品設計 |
吳小華、林磐聳、丁蔚 |
4 |
20 |
|
服裝設計與理論研究 |
吳小華、凌雅麗 |
1 |
4 |
||
數字音畫交互設計 |
吳小華、於闐 |
1 |
4 |
||
非全日制 藝術設計5/12 |
|||||
注:1、”*”號為外聘導師。2、此目錄招生計劃不包含推免生計劃。3、最終計劃以教育部公布為準。4、非全日制均為專碩,入學后結合考生志愿再分配導師。 |
掃碼添加獲取各院校復試名單及錄取名單
用考研政治刷題
輕松掌握政治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