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 2018-09-06 16:01:39
人瀏覽
考研政治思修與法律基礎部分雖然占比小,知識點相對簡單,但是復習還是必要的。要注意關注重要考點和高頻考點。 下面小編整理了一篇“2019
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重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部分,一起來看看吧。
“法治”是一種治理國家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是一種社會意識;而“法制”通常是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簡稱,是一種社會制度。
所謂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1)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①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②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③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④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干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于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⑤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
(3)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2007年12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個至上”的重要觀點,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這一理論的提出具有重要意義:①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劃清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的原則界線,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確了歷史使命、提供了科學方法、奠定了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發展。②“三個至上”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本質要求。 ③“三個至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堅持“三個至上”,必須體現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各個方面,必須貫穿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各個領域,必須落實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各個環節和全部工作之中。
正確把握“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內在關系:①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事業就是維護好、發展好人民利益。
③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也領導人民遵守和執行憲法和法律,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樹立、維護和尊重憲法法律的權威。人民制定憲法法律就是為了協調、保障和發展自己的利益,人民利益就是憲法和法律的最高價值。④在實質上,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乃是一個有機統一體,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標志,共同反映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必然要求。
2、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我們的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形成并完善法律體系過程中,必須把握好四點:
(1)不能用西方的法律體系來套我們的法律體系。
(2)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是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要區分法律手段和其他調整手段的關系,需要用法律調整的才通過立法來規范,以更好地發揮法制的功能和作用。
(4)我們的法律體系是動態的、開放的、發展的,本身就有一個與時俱進的問題,需要適應客觀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加以完善。
3、提高黨依法執政的水平
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依法執政,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