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動機、需要與意志
(一)動機概述
1.動機的含義
動機:是由一種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和維持的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而不是心理活動的結果。
2.動機的功能
(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維持和調整功能
3.生理動機與社會動機
根據動機的性質,人們的動機可分為生理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
(1)生理性動機:也稱驅力,它以有機體自身的生物學需要為基礎。生理性動機推動人們去活動,從而滿足某種生物學需要。如:饑餓(饑餓中樞、厭食中樞)渴、缺氧、疼痛、母性、性欲、睡眠、排泄等。
(2)社會性動機:以人的社會文化需要為基礎。
a興趣: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以認識或探索外界的需要為基礎;b 成就動機:人們希望從事對他有重要意義的、有困難的、挑戰性的活動,取得優異結果和成績,并能超過他人;
c 權力動機:人們具有的某種支配和影響他人以及周圍環境的內在驅力;
d 交往動機:愿意歸屬團體,喜歡與人交往,希望得到關心、友誼、支持、合作與贊賞。
※4.動機與行為效率的關系
(1)動機與行為的關系:動機和行為的關系異常復雜,學習動機不同,學習的效果也不同。同一種動機也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在一個人身上的動機也多種多樣(主導動機、從屬動機)。動機與效果不統一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此只有了解一個人的動機,才能比較準確地揭示其行為,并對行為做出比較準確地?與控制。
(2)動機與工作效率:主要表現在動機的強度與工作效率的關系上。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動機與工作效率的關系。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不是一種線性關系,而是倒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a1,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 a2,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a3,在難度較大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于任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