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華航天工業學院2022年研究生入學考試
《控制工程基礎》科目復試大綱
1.總體要求
控制工程基礎是機械、電氣、航空航天等工科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含有較多基礎技術理論的專業基礎課程。
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使考生能以動態的觀點而不是靜態的觀點去看待一個控制系統,特別培養考生:通過對控制系統中信息的傳遞、轉換和反饋過程等的分析建立控制系統數學模型的能力;對控制系統進行動態分析的能力;對控制系統進行設計和綜合的能力。
要求考生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建立控制系統數學模型的方法;拉普拉斯變換在工程中的應用;傳遞函數與框圖的建立以及框圖的簡化方法等。深刻理解并熟練掌握典型系統(特別是一階系統和二階系統)的時域和頻域特性。掌握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判別線性系統穩定性的基本準則以及常用的穩定性判據,并能判別系統的穩定性。掌握線性系統的時域與頻域性能指標以及相應的系統綜合與校正的方法。
2.考試內容及大致比例
第一部分:系統的數學模型
采用分析法建立控制系統的數學模型(包括微分方程、傳遞函數、框圖),對框圖進行簡化求傳遞函數。
第二部分:系統的時域分析
時間響應的基本概念,一階系統的時間響應,系統瞬態性能指標的定義,二階系統的階躍響應及性能指標,誤差及穩態誤差的定義,位置誤差、速度誤差的計算,干擾作用下的系統誤差與穩態誤差計算。
第三部分:系統的頻率特性
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其伯德圖和奈奎斯特圖的畫法及特點,閉環頻率特性的性能指標及其計算方法。
第四部分:系統的穩定性
系統穩定性的基本概念,利用勞斯穩定性判據判穩的方法,利用奈奎斯特穩定性判據判穩的方法,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的概念、計算方法及其在伯德圖和乃貴斯特圖上的表示。
第五部分:系統的校正與設計
系統設計與系統校正的概念,校正的目的,校正的方法;掌握增益調整、相位超前校正、相位滯后校正、相位滯后—超前校正以及PID校正等串聯校正方式的傳遞函數特點及其對系統性能調整的作用,掌握采用頻率法進行系統校正的方法和步驟。要求考生能夠根據系統校正前后的伯德圖識別校正環節,判斷校正環節對系統性能的改變。
3.主要參考書
1)楊書子等編著,《機械工程控制基礎》(第7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
2)熊良才、楊克沖、吳波,《機械工程控制基礎學習輔導與題解》(修訂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
3)其它同類同檔教材及參考書
4.考試形式:待定。